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思路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众多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是保证并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组织体系,确定监控主体和责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各类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执行标准的方法和评价方法),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提供依据;三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为提高教学管理与监控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完善“334”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通过指导、管理、检查、督导、评价、信息反馈等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结果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监控、评价、反馈,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机制保障;五是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教学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水平。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规划化和系统化。

三、总体构架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学校教学决策和教务管理部门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依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措施与方案,参照质量标准,运用检查、评估和激励等手段,对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价、监督、诊断、反馈和调控,确保教学质量满足教学管理目标要求的管理系统。

(一)决策系统

校长办公会;校教学工作委员会。

(二)指导系统

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

(三)管理系统

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教务处各科;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四)监控依据

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教学管理制度与文件;各主要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各主要环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五)监控对象

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教学管理效能;教学条件保障。

(六)监控要素

生源质量(分层教学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教学实施计划;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大纲)与教材;主讲教师任课资格;教师(包括外聘教师、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基本设施;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水平;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状态数据;教风学风;实训(验)与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考试质量(考试内容、方式及课程合格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率、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和毕业创业成效等)。

(七)监控手段与方法

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信息采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领导调研;领导与同行听课评课;问卷调查;考核(教师与学生);座谈(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专项评估;数据平台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质量评价、诊断、预警;反馈与整改。

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校已经形成了“334”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3--三级指导”即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成的开放式、立体化合作办学体制;“3--三级管理”即以“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为校级管理、“院(部)院长(主任)—分管副院长(主任)—教学秘书”为院级管理和研究室管理; “4--四方监控与评价”即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构成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为了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完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并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我校“334”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一)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三级指导”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管理和控制,更多的应是有效的指导。学院初步建立了以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为宗旨,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体制。学校层面,建立了政府主导、“政校企行”四方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系院层面,成立了行业(区域)主导、“行企校”三方组成的“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层面,组建了学校主导、“专业、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要不断完善三个组织管理制度,并用好制度,形成好的运行机制,发挥好三个组织在学院发展、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一是发挥“合作办学理事会”在政策推动、资源整合、规划指导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协调、监督和推动作用;二是发挥“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在人才供需、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三是发挥“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在对专业实体化建设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质量监控以及为专业对接产业并融入产业链搭建桥梁等方面的作用。

(二)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三级管理”体系

学校层面:校长(校长办公会议)负责学校重大教学决策,分管校长负责学校经常性教学决策,教务处代表学校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同时也是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及策划作用。学校设教学质量办公室,并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下设督导室,在分管校长指导下工作。校级工作的重心是突出目标管理,形成重大决策,实施有效监督。

二级教学单位层面:院(部)是教学主体,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学院的教学任务。因此,院(部)是实施专业教学管理和监控的主体,承担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重要责任。(院)部教学质量实行院长(主任)负责制,教学副院长(主任)协助院长(主任)进行教学管理,教学院(部)教学秘书是教务管理队伍的重要成员,具体组织院(部)日常教务。教学院(部)管理工作重点突出过程管理和组织落实。

研究室层面:教研室的管理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严格地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工作规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环节的日常管理。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管理与监控。

(三)构建以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标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方向标、评价教学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要逐步完善各类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执行标准的方法和评价办法),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一是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入用人单位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确立毕业生质量标准;同时学院依托“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依照岗位(群)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教学标准。

二是要以各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规格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聘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论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各专业所属课程标准。

三是要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总结学校多年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管理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工作标准、专业管理质量标准在内的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完善质量保障制度,构建全员、全过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教学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使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各类教学标准的执行提供依据,为教学管理与监控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要以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如: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毕业生资格审查制度等,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规范要求。二是为了适应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创新的要求,要实现相关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如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免修制等,尝试实行学分绩点累积制、学分互认制等制度,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和分阶段、多学期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校内开放性实训、校外岗位轮训、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四是要完善学校的工作责任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以主要行政领导质量责任为核心的质量责任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质量管理主次责任。

(五)完善“政、校、企、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1.完善落实政府监控办学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使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与政府实施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评估的指标衡量、规范我们的办学;二是要严格执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数据采集的对象、内容、时间和规范要求,确保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三是要重视和做好每学期开学情况报告工作和人才培养年度报告工作。

2.完善教学检查工作机制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可采用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执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制度,对教学事故和学生迟到、旷课、考试舞弊等情况及时调查、严肃处理。

3.完善领导、教师听课工作机制

实施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营造一种全院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严格按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听课制度规定》,明确落实听课制度的责任主体,真正把听课制度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由学院教学督导室负责,定期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青年教师和带教教师听课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及时通报。

4. 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逐步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校外督导专家除了参加校内教学督导外,主要负责对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安排、指导教师带教、技能考核等情况的监控。教学督导工作要严格按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学校教学督导室要定期收集学校各个层面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使督导工作督出威信,导出水平。

学校教学督导室要加强对院(部)教学督导组的指导,院(部)要加强对督导组的管理,要认真落实督导人员的待遇,提高督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学督导室和各院(部)教务科共同负责,以院(部)教务科管理为主。教学信息员聘任及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办法》要求执行。教学督导室要定期对教学信息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教学信息员反馈来的教学信息。

6.完善学生评教工作机制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评教工作由学校教务处协调教学单位,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教工作要安排在恰当的时间,认真组织,确保100%的参与面,同时要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完善评教的指标体系。评教结束后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做好评教分析。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学生评教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7. 完善教师评学工作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倡教师既要从严执教,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对自己任课班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主要环节,学生课前、课后对知识的预习、复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对知识接受、掌握的程度及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情况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授课教师每学期末应对所任课的班级实施网上评学,教师评学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时间,各教学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教师及时评学,并确保每位教师参与评学,评学结果由教务处汇总后反馈各教学单位,教学单位要针对教师评学的意见,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改进学生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8. 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机制

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聘任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或专家评议不合格的教师,应减少课时数,并令其限期采取改进措施,当年内不能晋升职称。对于经帮助后仍不能达到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

学校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9. 完善行业、企业、毕业生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在学校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毕业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以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以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毕业生)及其家长为评价主体,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以及职业的迁移等为重要指标,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各职能部分和教学单位要按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主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社会评价工作,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形成良性持续改进机制。

10. 完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

一是要不断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可采用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检查、问卷调查、专题会议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及毕业生、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轮训和顶岗实习单位)、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对来自两级和校内外督导专家、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评教以及各类社会评价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可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教学督导通报、教学通报、校园网上发布等方式反馈学校、有关部门、教师本人,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好机制。

二是要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工作状态数据化,数据平台行为化。要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结合学院特点,完善数据采集的十大子系统,实现平台数据采集的常态化、系统化;要完善《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数据采集的对象、内容、时间和规范要求。各部门的数据采集要实行月报制,教师个人数据采集实行即时制。在财务管理上,要实行先填报数据后报销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完善平台数据预警机制。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统计和比对,在学院经费预算、教师结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学业、项目投入等方面为学院提供决策依据。对数据所反映出的歧义点,要按照“果——因——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及时进行分析诊断,找到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对存在明显工作失误的部门或教师,实行通报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督促及时改进。

各教学单位可依据本意见,制定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