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寒冬中淬炼成钢

在春天里蝶变重生

——致中专部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万物复苏,许多因疫情而停工的企业渐渐进入了复工的流程,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终于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离我们重返校园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近两个月的战“疫”,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人生大课,我们将收获什么?又该铭记什么?不妨让我们一起再次翻开这本教科书。

 

敬畏生命,滋养内心的柔软与坚韧

       翻开战“疫”这本书,一帧帧画面直击人心。我们看到刘智明院长妻子追拉灵车,肖贤友那歪歪斜斜的11字遗言、常凯导演的遗书、彭银华医生没有发完的婚礼请柬……死生契阔、泪眼沾巾。还有数千因感染去世的人,他们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牵绊着一个个普通的家庭。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我们要具备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我们要以一颗柔软的悲悯之心,满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如果我们敬畏生命,就会懂得感恩。那些“逆行者”、“追光者”、夜以继日的奋战者和许许多多的凡人善举,用奉献与牺牲才保住了我们的幸福安康,我们要心存感恩,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如果我们敬畏生命,就会懂得坚强。防护服版的“天鹅湖”、方舱医院里的“萨日朗”,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热爱生命的人”。我们要以一颗坚韧之心,在灾难面前乐观豁达,在挫折面前不屈不饶,只要把这种精神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底色,无论何时,困难亦不复困难。

 

从善如流,坚守心中的道德定律

      翻开战“疫”这本书,循着街道、医院、社区,循着由日期生成的页码,我们看到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有人勇敢、有人胆怯、有人自私、有人忘我、有人自律、有人欺瞒、有人高尚、有人卑劣,我们看到正直、坚强、忠诚和爱,也看到恐惧、忧愁、沮丧和痛。
      
如果说科学是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工具,那么道德就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灾难面前,我们应有的态度是大仁、大智和大勇。大仁,就是懂得在战“疫”的命运共同体中,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集体的悲痛,每一个生命受拯救都是集体的努力;大智,就是要学会在烦乱的情绪中为自己的思维建立秩序,在纷繁的信息中为自己的判断找准依据;大勇,就是既要坚信胜利终将到来,也要挺身而出,临危不惧。我们相信,改变世界的绝不会是一场瘟疫,而应该是这场瘟疫中我们对这个世界所秉承的态度与回应的力度。

 

走出孤殇,树立心中的家国情怀

      翻开战“疫”这本书,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成接诊的“中国速度”、千万“逆行者”冲锋陷阵的“中国力量”和一声令下十几亿国人居家隔离的“中国自律”,让我们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情怀;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团结精神。
      
经此一“疫”,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与身边和远方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疫情终会结束,但我们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爱和真情必定长存,家国情怀也必将成为我们重要的精神依靠。我们要主动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殇,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肩承大任,书写新时代青春本色

翻开战“疫”这本书,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85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击退潮水”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曾经,你可能觉得爱国主义“太宏大”,爱国教育“太沉重”,爱国行为“太遥远”,而今天,这些“90后”“00后”所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责任,令人动容和振奋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爱国无它,就在此刻、此身,保家卫国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个体生命与恢弘时代连结,我们的生命就拥有了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今天,新时代的使命愈加艰巨,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我们该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唯有奋斗二字。习总书记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次疫情也告诉我们,惟有以青春奋斗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才不负“逆行者”的舍命相护,也惟有肩承大任,才能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实现我们的青春蝶变。
     
疫情是道裂缝,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们中职生的光芒也应该是这其中一束。无论是自主学习、居家锻炼,还是站在防“疫”一线,我们希望这堂特殊时期的人生大课,让大家渡过一个有序、有情、有收获的抗“疫”时光;无论你曾迷茫、沮丧,还是自我放逐,我们希望这堂入脑入心的人生大课,让大家收拾心境在新的学期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