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凛冽寒冬到春暖花开,疫情让课堂搬到了“云端”,也给一名语文老师带来了新的思考:疫情之下,我应该教什么?我能给学生带去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转眼,“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已进入第九周,大学语文慕课学习过半,进入第九单元“人性探究”主题鉴赏阅读的学习。
对于十七八岁的学生来说,“人性”一词显得比较抽象,似乎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性”,进而在文本阅读中“探究人性”,并正确地直面人性、审视人性,发现人性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我认为这是这一单元慕课教学中重点要把握的问题。
  身处疫情当下,其实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最沉重、最深刻、最丰富、最鲜活的教材。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恐惧、自私、轻慢、愚蠢等等人性之丑陋,也让我们见证了无畏、舍我、坚毅、良知无数人性之光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空中课堂”这个主阵地,给学生上好人性教育这门人生大课。
为此,我将本单元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疫情,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线上教学中,我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设计了三个课堂讨论,结合自制课件,从“什么是人性”“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我们该怎么做”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性、感悟人性之美。

一、直面人性 省察内心

  在这一环节,我引入疫情之下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你是否会拒绝武汉乘客?”引导学生直面人的本性,产生内心省察:对于战胜本能的善良选择予以崇敬,对于“拒绝”的人以理解,而不是轻易举起道德的大棒。

二、人性丰富 向善而行

第二环节,我引入疫情之下的6则新闻做对比。这其中,有义务打扫方舱医院的77岁健忘症老人,也有训斥护士没有及时打扫卫生间的官员患者;有解除隔离后将宾馆打扫得一尘不染的环卫工人,也有将宾馆扔得满是垃圾的隔离人员;有怕浪费资源坚持拔针拒绝治疗的武汉老人,也有嫌隔离条件差坚持要喝矿泉水的回国人员……
一场疫情,考验的也是“人性”。人性之丑陋与美好都暴露无遗。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生活的素材,加以引导、提炼、升华,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发现人性之美,感受人性光辉。

三、人性之光 点亮人生

第三个环节,我通过讨论“幸灾乐祸美国疫情”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世界观,培养“人性之善”。
  疫情之下,有人对于国外疫情“幸灾乐祸”,对于别人的苦难熟视无睹,多么像鲁迅《示众》里的“看客”。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于鲁迅的文字存在时空距离,难以产生共鸣,那么如今疫情中的众生相,相信能给学生们带来更为直观、贴近的感受,对于“人性”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信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精神的病毒比身体上的病毒更可怕。未来的世界充满未知和变化,病毒和灾难还将长期与人类相伴,唯有人性之美才是人类的希望,唯有人性之光才能驱散世界的阴霾。带着这样的认识,学生们再回到慕课学习中,对于文本中的“人性”,一定会有更强烈的共鸣和更深层次的解读。

  疫情之下,如何在线辅导学生慕课学习,如何利用生活资源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如何将人文教育充分渗透语文教学,是公共课部每个语文教师的思考和探索。

  线上课堂,虽然隔着屏幕,但是只要用心构思,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一旦打开了思路和视角,就会体现出强大的思辨力和创造力。

独立思考,直面人性,心忧家国,责任担当。云上课堂也能让学生与自我、与社会、与世界、与语文实现结实的拥抱!